药品安全无小事,执业药师作为群众用药的“守门人”,其规范履职直接关系百姓健康。然而,一些药店存在的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的“挂证”现象,让这道安全防线形同虚设。近期,赤坎区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公益诉讼“食药安全益路行”专项为契机,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行动,针对药品零售乱象,推动行业规范整改,为群众的用药安全筑起法治屏障。
大数据赋能,精准锁定“挂证”线索
在药品零售行业,“挂证”现象屡禁不止——执业药师仅将资格证注册在药店,却长期不在岗,导致处方药随意销售、用药指导缺失,甚至引发用药风险。针对这一顽疾,赤坎区检察院以“数字检察”为抓手,创新监督模式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并行的方式,对辖区药店展开全面筛查。
线上“云端扫雷”,揪出违规销售。办案人员选取网络外卖平台上的连锁药店为重点调查对象,核查其是否在平台公示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》及执业药师资质信息。通过大数据筛查、人工复核,发现42家药店存在资质公示不全、信息模糊等问题,部分商家甚至未依法公示相关的证照,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。
线下“数据碰撞”,破解“人证分离”。与此同时,赤坎区检察院将向相关部门调取的全区320条执业药师注册信息,与社保缴纳数据交叉比对,精准锁定91条“人证分离”线索——即执业药师注册信息与实际工作单位、社保缴纳单位不符,暴露出“挂证”“兼职”等违规行为,利用数字手段,让隐蔽的违法行为无所遁形。
检察建议精准监督,助推行业整治
赤坎区检察院针对上述问题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要求其强化监管职责,并对问题药店开展专项整治。市场监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行动,开展整改工作。
约谈警示,压实主体责任。市场监管部门对多家存在问题的零售药店集中约谈,通报违规行为,明确整改时限,要求企业立即自查自纠,严格确保执业药师在岗履职,杜绝“影子药师”现象。
拉网排查,严查违规行为。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178家药店展开“地毯式”检查,重点核查执业药师在职在岗情况、处方药销售记录及互联网资质公示。通过现场核实、核对社保信息等方式,对35家药店责令整改,5家问题严重的药店立案调查,确保执业药师“真驻店、真服务”。
成效显著,群众用药更安心
在检察监督与行政监管的合力推动下,赤坎区药品零售行业迎来了一场“大洗牌”,互联网违规销售药店全部完成整改,执业药师“人证分离”乱象得到有效遏制;针对退休或灵活就业的执业药师社保缴纳问题,监管部门分类施策,既守住安全底线,又避免“一刀切”误伤合规从业者。
下一步,赤坎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公益诉讼职能,探索对新业态、新问题的监督模式,例如网络直播售药、跨境代购药品等新兴领域。同时,加强与市场监管、卫健、医保等部门的协作,构建线索共享、合力监管、长效跟踪的全链条治理机制,全面守护百姓的食药安全。
撰稿 | 第二检察部
编辑 | 办公室